24小时咨询电话:0531-87973995
课程类别Product category
政策信息 polic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
13241838330
电话:
0531-87973995
邮箱:
2087217266@qq.com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与齐州路中建锦绣广场2号楼1209室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信息 > 政策法规
警惕!挑唆他人泄密,法网难逃
发布时间:2025-07-16点击量:7

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信息安全的战线上,保密工作犹如坚固盾牌,抵御着别有用心者的渗透。然而,总有人妄图突破防线,其中,挑唆他人泄密的行为,隐蔽却危害巨大,这类案例不断警示着我们:泄密威胁,可能藏在看似平常的 “诱导” 里。

案例回溯:一场隐蔽的 “信息围猎”

某涉密单位职员林某,工作中接触到关键项目资料。境外情报人员孙某嗅到 “机会”,通过社交平台伪装成 “行业猎头”,以 “高薪合作” 为诱饵接近林某。起初,孙某只闲聊行业动态,慢慢套近乎,再不经意间提及 “对某技术很感兴趣,愿高价买相关资料” 。林某本有保密意识,但经不住孙某长期情感拉拢、利益许诺,逐渐动摇,将涉密资料违规外传。后经国安部门侦查,不仅林某因泄密被惩处,孙某挑唆他人泄密的行为也暴露,面临法律制裁。

挑唆泄密的 “套路” 与危害

这类案例里,挑唆者深谙 “攻心术” 。他们像耐心猎手,先伪装身份,用 “共情”“利诱” ,一步步瓦解目标心理防线。或是以 “同行交流” 为名,实则诱导违规分享;或是用 “职业发展” 画饼,让涉密人员误信 “小违规能换大前程” 。

危害更是深远:小到企业核心技术泄露,让研发成果付诸东流,市场竞争陷入被动;大到国家涉密信息外流,威胁国防安全、外交战略。一旦涉密 “口子” 被撕开,后续信息泄露可能呈连锁反应,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且修复难度极大。

法律亮剑:挑唆者难遁其责

很多人以为,挑唆他人泄密,自己没直接 “动手” 就可免责。但法律清晰界定:挑唆、引诱他人违反保密规定,属于共同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无论挑唆者身份是境外势力、商业对手,只要实施诱导泄密行为,就与泄密者同责,面临罚款、拘留,乃至有期徒刑等惩处。

就像案例中孙某,虽没亲手拷贝涉密文件,但其挑唆行为是泄密链条的 “第一环” ,法律不会放过。这传递明确信号:任何妄图借他人之手 “偷” 秘密的,都要为自己的 “算计” 买单。

筑牢防线:从 “人” 到 “机制” 的守护

对涉密人员来说,要识破挑唆者的 “糖衣炮弹” 。多参与保密培训,强化 “涉密信息,一丝一毫不能碰” 的意识;面对异常 “合作邀请”“信息咨询” ,多问几个 “为什么” ,及时向单位保密部门、国安机关报告。

单位层面,要织密保密网。完善保密制度,定期开展保密演练、案例警示;利用技术手段,如对涉密信息系统加密、监控异常访问,让挑唆者无机可乘。同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揭发可疑挑唆行为,形成 “人人警惕、人人参与” 的保密氛围。

挑唆他人泄密的案例,是警钟,更是教材。它让我们看清泄密威胁的隐蔽性,也让法律的威慑力、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在信息时代,保密是全社会的责任,唯有每个人拧紧 “保密螺丝” ,每个单位筑牢 “保密堡垒” ,才能让挑唆者的 “如意算盘” 彻底落空,守护好国家与集体的信息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