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咨询电话:0531-87973995
课程类别Product category
政策信息 polic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
13241838330
电话:
0531-87973995
邮箱:
2087217266@qq.com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与齐州路中建锦绣广场2号楼1209室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信息 >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对定密责任人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5-07-14点击量:5

在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的当下,国家秘密的保护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关键环节。而定密责任人作为国家秘密管理流程中的核心角色,其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秘密能否得到精准、妥善的处理。我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起了一套全面且细致的定密责任人要求体系,从任职资格到具体职责,再到失职后的法律责任追究,每一方面都有着明确且严格的规定。

一、任职资格要求

1.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

定密责任人必须熟稔保密法律法规,这是开展定密工作的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为例,其中详细规定了国家秘密的定义、范围、密级划分以及定密、解密的程序等内容,定密责任人需要透彻理解这些条款,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运用。同时,对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规定,定密责任人也应了如指掌。不同行业、领域都有各自对应的保密事项范围,如军工科研单位的定密责任人,需要清楚知晓本单位涉及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相关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这样才能精准判断某项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应划定何种密级。

此外,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同样不可或缺。定密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严谨的流程,从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到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每一步都有其规范。定密责任人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程序和方法,确保定密工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2.丰富的业务工作经验

由于定密工作与各机关、单位的业务紧密相连,定密责任人需要熟悉本机关、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在政府部门中,不同科室负责不同领域的工作,产生的文件资料性质各异,定密责任人只有深入了解各科室的业务内容,才能准确判断哪些业务信息可能涉及国家秘密。例如,负责外交事务的部门,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信息,定密责任人需对各类外交谈判、协议签订等业务有深入了解,才能精准确定相关信息的密级。在企业中,尤其是涉及高新技术研发、商业机密较多的企业,定密责任人要熟悉企业的研发流程、市场策略等业务,以便对研发成果、客户信息等进行恰当定密。

3.接受专业定密培训

定密责任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这是提升其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培训内容涵盖保密法律法规解读、最新的保密政策动态、定密案例分析等。通过这些培训,定密责任人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了解定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培训的形式多样,包括线上课程学习、线下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以及实地参观保密教育基地等。并且,培训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定密责任人始终掌握最新的定密知识与技能。例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会定期组织定密责任人参加内部或外部专业机构举办的定密培训,要求定密责任人每年必须完成一定时长的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以此保证定密责任人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职责要求

1.国家秘密确定工作

定密责任人首要职责便是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进行确定,这一过程需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在审核承办人拟定的密级时,定密责任人要依据保密事项范围规定,仔细审查承办人判断的准确性。例如,在一份涉及军事装备技术参数的文件定密过程中,承办人初步拟定为机密级,定密责任人需对照军事装备保密事项范围,确认该技术参数的重要程度、泄露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是否符合机密级的标准。对于保密期限的拟定,定密责任人要综合考虑信息的时效性、重要性以及可能的解密条件等因素。若一份关于特定军事行动的计划文件,随着时间推移,行动结束后其保密价值会大幅降低,定密责任人则需合理确定一个较短的保密期限。

知悉范围的确定同样关键,定密责任人要确保知悉范围既不过宽导致国家秘密泄露风险增加,也不过窄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例如,在一项涉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项目中,定密责任人需根据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人员职责,精准确定哪些人员需要知悉相关国家秘密,如工程设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等,且要明确不同人员的知悉内容和权限。

2.国家秘密变更与解除工作

国家秘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变化,定密责任人需要对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判断是否需要变更或解除。每年,机关、单位通常会按照规定定期开展国家秘密审核工作。如某科研单位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一项国家秘密,起初因技术处于关键攻坚阶段,设定为绝密级。但随着研发进展,该技术在国际上逐渐有了公开的类似成果,且本单位的技术优势不再明显,定密责任人经过审核,可将其密级变更为机密级或秘密级。

当出现法定的解密情形时,定密责任人要及时解除国家秘密。例如,某项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且没有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理由;或者该秘密已经被合法公开,不再具有保密价值等情况,定密责任人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解除密级,避免国家秘密过度保护,影响信息的合理利用。

3.特殊情况处理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偶尔会遇到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此时,定密责任人应当先行拟定密级,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却考验定密责任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例如,某新兴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由于该领域发展迅速且相关保密事项范围尚未明确细化,定密责任人需根据该成果的潜在价值、可能的应用领域以及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潜在影响等因素,先行拟定一个密级,如初步判断其可能对国家科技安全有重要影响,可先拟定为机密级,然后迅速按照规定程序,将相关材料报送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等待权威部门的最终确定。

三、法律责任要求

1.行政责任追究

倘若定密责任人未依法履行定密职责,导致定密不当,即便尚未构成犯罪,也会面临行政责任追究。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若定密责任人在确定一份重要文件密级时,因疏忽大意未准确对照保密事项范围,将本应定为秘密级的文件错误定为机密级,导致文件在流转过程中,因过高密级限制了正常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延误和资源浪费,虽未造成国家秘密泄露等严重后果,但也可能会受到警告或记过等处分。

2.刑事责任追究

若定密责任人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且情节严重,将触犯刑法,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相关罪名及量刑标准,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例如,某定密责任人在工作中,为谋取私利,故意将涉及国家核心军事秘密的文件泄露给境外势力,这种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必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可能被判处较重的有期徒刑。

我国法律法规对定密责任人在任职资格、职责履行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着全面且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构建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确保国家秘密在产生、流转、保存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保护,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定密责任人只有深刻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才能胜任这一关键岗位,为国家保密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