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咨询电话:0531-87973995
课程类别Product category
政策信息 polic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
13241838330
电话:
0531-87973995
邮箱:
2087217266@qq.com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与齐州路中建锦绣广场2号楼1209室
保密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信息 > 保密知识
筑牢涉密法律防线,守护国家安全基石
发布时间:2025-03-18点击量:27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时代,信息如同无形的“战场”,涉密问题关乎国家的核心利益与安全命脉。2024年,我国在涉密法律领域迎来了重要变革,为严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筑牢了更为坚实的法治屏障。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这些涉密法律法规的关键要点与深远意义。

新《保密法》全面升级的保密盾牌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5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堪称保密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全方位回应了当下复杂严峻的保密形势。

新《保密法》旗帜鲜明地强化党管保密原则,将党的领导贯穿保密工作始终。从明确中央保密工作领导机构对全国保密工作的统领,到细化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构建起了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保密工作领导体系,为保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聚焦突出问题,新《保密法》在定密解密管理上精耕细作。进一步完善保密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制度,要求有定密权限的机关、单位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让定密工作更加精准、规范。区分法定与指定定密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有效避免定密乱象。对于应定密却无权限的事项,规定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报有权机关确定,确保国家秘密及时得到妥善保护。密点标注与派生定密制度的细化,也让定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随着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保密法》敏锐捕捉这一趋势,完善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新增涉密数据管理及汇聚、关联后涉及国家秘密数据管理要求,从源头上防范数据泄露风险;健全涉密信息系统全流程保密管理和风险评估相关规定,为涉密信息系统打造 “金钟罩”,抵御外部攻击与内部隐患。

科技创新是保密工作的强大驱动力。新《保密法》大力鼓励和支持保密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保护保密领域知识产权,助力保密科技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以科技硬实力提升保密工作体系对抗能力。

《实施条例》:落地生根的保密细则

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保密法》的 “落地指南”,从多个维度将法律条文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规范。

在领导管理体制方面,《条例》进一步健全党管保密体制机制,清晰界定中央与地方各级保密工作领导机构职责。同时,细化保密工作责任制,强化机关、单位主体责任,明确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主管部门在保密科技创新、宣传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保密工作格局。

定密管理在《条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除了呼应《保密法》完善保密事项范围相关规定外,还对定密责任人范围和职责作出更明确界定。对于定密授权,也进行了补充规定,让定密权力的运行更加规范有序。密点标注和派生定密制度在《条例》中进一步明确适用情形,确保定密工作精准实施。

保密管理环节,《条例》事无巨细。明确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密品、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严格管理要求,确保核心秘密万无一失;压实机关、单位对信息系统、信息设备日常管理责任,从每一个操作细节防范泄密风险;规定安全保密产品和保密技术装备保密管理要求,明确研制生产单位义务,保障保密产品与装备的安全可靠;细化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涉密会议活动保密管理、涉密数据保密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以及涉密人员岗前、在岗和离岗全流程保密管理要求,并完善权益保障制度,全方位织密保密防护网。

监督管理是保密工作的“安全阀”。《条例》明确国家保密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制定原则,细化保密检查事项范围和规范,让监督检查有章可循;完善密级鉴定制度,建立分级受理机制,提升鉴定工作效率与准确性;明确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通报情况等制度,形成监督合力,确保涉密法律法规有效执行

全民守法:共筑保密钢铁长城

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保密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保密的义务。这绝非一句空洞口号,而是沉甸甸的法律责任。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保密法》第五十七条清晰列举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具体情形,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安全机关作为反窃密斗争的 “利刃”,始终奋战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破获一系列重大间谍窃密案件,有力捍卫国家秘密安全。新修订的涉密法律法规,为国家安全机关打击窃密行为提供了更强大的法律武器,也为全社会参与保密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办公时,严格遵守单位保密制度,妥善保管涉密文件资料,规范使用办公网络与设备;上网时,谨慎对待网络信息,不随意发布、传播敏感内容,防范网络钓鱼陷阱;身处公共场所,避免谈论涉密事项,谨慎使用公共网络。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将保密意识内化为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践行涉密法律法规,共同筑起坚不可摧的保密钢铁长城,守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